年少有梦,方成今朝。喜欢看电视剧的我,从小被电视剧中英姿飒爽的法官所吸引,因为有了儿时理想中法官的样子,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便填报了法学。年少的自己总是认为世界是美好和谐的,梦想是可以实现的。然而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现实中的法官并非电视剧中那般轻松,他们面对的是办不完的案件、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和接不完的电话。
国庆期间,在观看了《正义之星》专题片后,我理想中法官的样子不再是年少时初浅的认知。成熟后的我理想中法官的样子不仅英姿飒爽,还是在深知守护正义的艰辛后依然不忘初心;在深知矛盾重重后甘愿做一名燃灯者;在深知案件的复杂选择挑灯夜读化解矛盾。
他们是这样的
《正义之星》专题片讲述了18位法官不同的办案故事,他们所属不同地区,办理不同的案件,肩负着不同的压力,但是他们都在用他们有限的职业生涯守护初心使命,化解矛盾纠纷,成为社会和谐的一米灿烂的阳光。
1.传递司法温度
周淑琴、黄志丽为代表的法官,他们在案件审理中全力倾注司法人文关怀理念,坚守初心、接待热心、倾听耐心、调解公心、温暖关心,他们将公心树立在法庭,将爱心延伸到厅外,摸索出“三个贯穿始终”、“圆桌法庭”等多项可推广的工作模式,办理了一个又一个在充满烟火气的案子,既打开了当事人的法结,又解开了当事人的心结,实现了法律规范与道德人情的交融,他们是司法温度的传递者,让法律成为化解矛盾的一抹阳光,照进当事人的心中,化解当事人心中的怨念。
2.厚植为民情怀
“关心人、帮助人、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”,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邹碧华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,一直以来,他潜心研究,编撰了《法庭上的心理学》等著作,他将自己作为一名燃灯者,历经了困难重重的改革,创立了多项便民措施。
背篓法官郭兴利因所处法院交通不便,当事人去开庭相当困难,厚植为民情怀的他便决定背着背篓,装上国徽、卷宗、原被告标志牌和普法宣传资料,将巡回法庭开袋田间院坝。24年间,他背着背篓,走遍法庭辖区方圆600余公里的每一处角落,编辑15个乡镇169个行政村。
3.守护公平正义
2021年1月12日清晨,周春梅法官因多次拒绝校友向某为案件打招呼的非法要求,被行凶报复,身中数刀不幸遇害,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5岁。周春梅同志用铮铮铁骨捍卫司法公平公正,用不弯的脊梁,捍卫公平与正义的重任。
对标找差
面对疑难复杂案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不会,虽然学习过多年理论,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很少愿意动笔撰写调研文章,有时也会思考那些优秀法官是如何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的呢,会思考他们为什么有闲暇时间撰写调研文章呢,面对着实践中的种种困难,多数时候我是否定了自己,觉得自己不会,觉得自己懒是多年来的习惯,无需改变。看完专题片以后,我似乎如梦初醒,我理想中的法官不仅是表面英姿飒爽,他们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,潜心研究办案技巧,总结办案心得,学习办案经验和法律知识,想要成为理想中的法官的样子,不仅要掌握法律知识,还需掌握心理学等各项技巧,对标找差,我还相差甚远。
见贤思齐
1.不忘初心
法院是老百姓维护公平正义的灯塔,是老百姓维护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,这样的职能定位注定了法院是矛盾的集中地,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八点四十左右,办公室电话就会响起,电话里当事人反复讲述他们的纷争,法官陀螺般的节奏开始运转,一般人的心理反应都会变得烦躁,但是法官不可以,法官需要坚守初心,不厌其烦的办理一件有一件案件,解开了一位又一位当事人的心结,成为司法温度的传递者。
2.好学善用
学以致用,在邹碧华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,他用尽一生所学实现了他的法治梦。尽管天妒英才,邹碧华实现了他的法治梦,他是幸福的。他的事迹、他的精神感染了我,作为一名法院人,应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,精进业务,学习经验。
3.勤奋敬业
“业精于勤荒于嬉”。人在事上磨,法官在案中磨,法官不仅需要精湛的法律业务知识,还需要有认真倾听的耐心;不仅需要敬业的工作态度,还需要勤奋的工作决心。法官职业面对的是各式矛盾,想要化解矛盾,需要法官成为一名心存阳光的人,只有自己吸取了充分的光照,才能妥善办理每一起案件,成为心中理想的样子。